發布時間:2022/5/10 瀏覽次數:11172次 字號:
大 中 小 雙擊自動滾屏
《關于進一步明確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有關要求的通知》解讀
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建設自然積存、自然滲透、自然凈化的“海綿城市”的要求。目前,全國在海綿城市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大成績,總結了成功的經驗。但是,在成績的背后,理念不到位、實施不系統、效果不突出等問題仍然存在。近期,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印發了《關于進一步明確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有關要求的通知》,從深刻理解海綿城市建設理念、明確實施路徑、科學編制海綿城市建設規劃、因地制宜開展項目設計、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五個方面,對海綿城市建設提出了總體要求和需要注意的事項,對進一步提升海綿城市建設的系統性、科學性,具有重要意義。
為了更加系統、科學推進海綿城市建設,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:
一、聚焦重點問題
在過去海綿城市建設中,由于認識不到位,導致工作不聚焦,將海綿城市等同于建設涉水工程乃至鋪設透水磚,或者將大量與水有關的工程都算作海綿城市工程,出現了“海綿是個框、什么都能裝”的錯誤認識,國務院調查組針對鄭州7·20特大暴雨災害的調查報告也提到了鄭州出現了此類問題,造成了不好的輿情影響。因此,要想將海綿城市建設好,就必須明晰海綿城市的內涵、聚焦海綿城市要解決的問題。
一是要深刻認識到海綿城市是城市發展方式的轉變,是理念而不是工程。海綿城市建設是適應新時代城市轉型發展的新理念和新方式,有利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、綠色發展,有利于推動城市發展方式轉型,有利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有利于提升城市基礎建設的系統性。在建設過程中,不應區分哪個工程是海綿的、哪個不是海綿的,而是應將海綿城市理念和要求全面落實在城市的開發建設中,沒有海綿城市的工程,只有落實海綿城市理念的工程。
二是要聚焦海綿城市解決城市雨水徑流問題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第一次提出了海綿城市的概念,就要求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統時要優先考慮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,優先考慮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,建設自然積存、自然滲透、自然凈化的“海綿城市”。從這里可以看出,從海綿城市概念提出就是要解決城市排水方面的問題,因此,海綿城市建設的重點一定是和雨水相關的城市問題,而這類問題的重點就是要解決城市設防標準內的排水防澇問題。同時,考慮到城市發展中的其他問題,可以適當兼顧解決雨水徑流污染問題和提升雨水收集利用能力。
二、強化系統實施
海綿城市建設是城市發展方式的重要理念轉變,是系統解決城市水問題的重要抓手,需要系統謀劃、統籌考慮,將“源頭減排、過程控制、系統治理”等進行綜合統籌,將給排水、景觀、規劃、道路等多專業進行融合,系統實施。
一是在頂層謀劃方面,要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。海綿城市建設不能“頭疼醫頭、腳疼醫腳”,要從“源頭減排、過程控制、系統治理”三個方面進行統籌考慮,從解決問題、統籌關系、梳理邊界、理清體系幾個方面提高系統性。需要全域統籌,在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時要從源頭小區改造、城市設施建設、區域流域山水林田湖體系構建等方面綜合考慮,尋求合理的組合,綜合統籌以達到經濟高效、落地可行;需要多方面統籌,統籌好城市內澇治理、徑流污染控制、雨水收集利用等多方面對不同單體項目的要求,以使具體建設項目達到系統性最優解決城市雨水多個問題的要求;需要梳理邊界條件,理清源頭、過程、末端的每個項目之間“責任分擔”,明確不同項目的“職責”,以指導后期的設計。
二是在項目設計方面,要綜合考慮排水分區需求,不能就項目論項目。海綿城市的單體項目,特別是園林綠化類項目由于自身具備較大的雨水蓄滯空間,因此除消納自身雨水徑流外,還應在排水分區尺度綜合考慮周邊區域的雨水徑流消納,提升排水分區總體徑流消納水平,甚至還應在城市角度考慮對河道等進行調蓄,提升城市排水防澇能力。
三、加強效果導向
過去的很多海綿城市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,就是簡單城市排水防澇、污染治理、再生水利用、生態建設等方面的規劃、方案進行簡單羅列,再將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等指標簡單分解到排水分區或者地塊。這種規劃或者方案對于問題缺乏思考,對于解決措施缺乏系統考慮,導致規劃和方案看起來“頭頭是道”,實際對解決問題“一無是處”。通過對過去海綿城市的建設經驗總結發現,要想解決這些問題,取得良好效果,就需要從以單個項目為核心轉向到以整體效果為核心,突出以問題解決作為建設要求。
一是要轉變認識。要由過去的工程導向性思維向效果導向性思維轉變,實現單個碎片化的項目考慮向流域整體系統化考慮的轉變,簡單套用規范標準設計向從需求計算設施規模的轉變,純工程的項目建設最優向全生命周期總體最優的轉變,單個水專業設計向多專業融合的轉變。
二是編制合理的系統化實施方案。通過科學的方案,實現對區域建設的總體把控、對建設項目的整體謀劃、對后續設計的明確指引。從流域全局視角,定量分析問題和成因,針對性提出工程措施。從完成整體目標的角度,統籌源頭—過程—末端工程體系,協調灰色和綠色基礎設施關系,明確各流域工程措施應達到的目標,確保整體工程方案的實施效果。從方案可操作性角度,梳理多工程體系與目標實現之間的關系,進行多工程優化組合,綜合考慮經濟性、落地性和實施難度,力求做到整體效果最優。從明確不同類型項目之間關系角度,理清責任邊界,特別是針對PPP項目,保證績效考核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。
四、倡導綠灰結合
在過去解決城市水的問題過程中,更多是通過在末端建設工程措施的方式解決,投資大、生態效益低,海綿城市建設需要更多通過自然或者擬自然的方式進行,這就要求轉變過去的建設模式,從單純末端向源頭、過程、末端相結合的方式轉變,從過去灰色設施向綠色設施轉變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除了要反對過去的“過度工程化”外,更應該警惕“單純綠色化”。城市的建設形態各異、問題原因眾多,在解決這些問題過程中,既不能“純灰”,也不能“純綠”,應該按照因地制宜、綠灰結合、綠色優先的原則選擇制定解決方案。
來源:中國給水排水